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 > 正文

位置切换设计方案[位置切换设计方案]

作者:admin日期:2024-05-02 05:04:36浏览:18分类:资讯

  

  回油的原因

  由于润滑油沸点远高于制冷剂的,所以润滑油随制冷剂进入蒸发器后不会同制冷剂一起蒸发,此时若不采取适当措施,润滑油势必在蒸发器中越积越多,一方面在换热器的壁面上形成一层油膜,这样就大大降低了传热效果和制冷效率;另一方面压缩机缺油,这对机组的安全高效运行极为不利。因此,需要有合适的技术措施和控制程序处理润滑油,否则不能保证满液式蒸发器传热性能,机组的安全运行也会成问题。

  油分离器

  当螺杆式压缩机排出的高压气体和油的混合物进入油分离器时,由于油分离器容积大,气体的流速突降,加上气体的流动方向改变,依靠惯性作用使油分离沉降下来,大量的油聚集在分离器底部。这种分离被称为一级分离。为了进一步提高分离精度,一般要进行二级分离。一级分离后,利用特制的充填物,将细小的雾状油滴通过捕集作用,使油滴聚集变大,在流经填充物时被进一步分离出来。有的高效型油分离器还有三级分离:再通过一个组合过滤器进行分离。一级分离的方式主要有:降速式分离、撞击式分离、离心式分离或以上几种组合式分离;二级分离的方式主要有:金属丝滤网分离、玻璃纤维分离、聚酯纤维分离、微孔陶瓷分离等。从油分离器的结构形式上分,有压缩机内置油分离器、外置卧式油分离器、外置立式油分离器、冷凝器内置式油分离器。虽然结构各异,但分离都是以上一种或多种分离方式的组合。

  

  取油位置

  在冷水机组运行时,虽然蒸发器内部制冷剂始终处于剧烈沸腾状态,但由于液态制冷剂汽化后都要向上升,因此蒸发器筒体内的气液混合物的整体运动趋势都是向上的。随着制冷剂汽化后被吸回压缩机,而润滑油的密度小于液态制冷剂(如R22和R134a等)的密度,润滑油会在蒸发器内形成下稀上浓的浓度差异。不同的是,R22之类的制冷剂在较低温度下因与矿物润滑油互溶性较差而在靠近液面上部形成较明显的富油区,并且R22蒸发器中的富油区不但在机组不运行或机组

  停止时存在,就是在冷水机组运行过程中也是存在的;而R134a之类的制冷剂由于与酯类润滑油在低温下的互溶性良好而无法形成明显的富油区,只能自下而上形成大致均匀的浓度差,并且各点的润滑油浓度在停机一段时间后就趋于平衡。为了能取到浓度尽量高的润滑油,并适当考虑液位的波动,对于R22和R134a冷水机组,蒸发器取油口的位置均设置于实际液面下150mm左右是比较合适的。有人曾做过将取油口设在液面下200mm以下的试验,结果不是很理想,主要问题

  是排气温度降低较多,很明显是回油携带的制冷剂量过多所致。而回油孔的位置如果偏高,可能导致冷水机组部分负荷时无法回油。

  回油方法---重力回油

  重力回油的一般做法是将蒸发器位置提高,再将富油液态制冷剂从蒸发器适当位置引出,借助高度差,使富油制冷剂向下流入一个回油热交换器,与来自冷凝器的高温液态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这样一方面可提高液态制冷剂的过冷度,有助于机组冷量的提升,另一方面可将富油液态制冷剂中液态制冷剂蒸发,使之成为气态进入压缩机。其系统示意图如下图2所示。

图2 重力回油示意图

  从制冷剂流量控制装置的角度来看,重力回油系统由于在蒸发器内取油的位置将会影响其回油的成功与否,而实际运转中的液位能否与之适应更是决定回油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液位的控制(即制冷剂流量的控制)便显得更加重要。与重力回油系统相匹配的制冷剂流量控制方法主要有用高压或低压浮球阀和以冷凝器或蒸发器液位传感器为控制信号的电子膨胀阀。另外,从蒸发器的回油量也要控制,否则进入回油换热器的混合液体过多将降低冷水机组的制冷能力,也会因制冷剂无法完全蒸发而吸入压缩机引起液压缩。由于蒸发器与回油换热器的高度差是使油回流的动力,若在相同的管路摩擦损失下,高度差越大流量越大,所以一般的回油管路只需设置一个固定开度的角阀,只需在样机测试阶段调整角阀开度就能够满足机组正常运行所需的回油量。

  蒸发器的回油总是会含有或多或少的液态制冷剂,这些液态制冷剂因未能与换热管接触而未能带走水的热量,并且它进入压缩机经过电机腔后被电机绕组的散热汽化后会占用部分蒸发器回气所应占有的压缩机吸气体积。因此,回油中所含制冷剂越多,机组的制冷能力损失越严重。也就是说,回油并非越多越好,即保证冷水机组的运行过程中不失油并且使回油所引起的制冷量损失最小的回油量应该等于压缩机排气经过油分后所携带的润滑油量。这样,根据质量守恒原理,不难推导出润滑油的质量平衡方程式而估算出实际所需的回油量。

  引射器回油

位置切换设计方案[位置切换设计方案]

  引射器是一种利用高压高速的驱动流(或称一次流)去引射、抽吸另一种流体(二次流)的流体机械装置,其外形如图3所示,引射器回油的冷水机组系统示意图如图4所示。由图4可知,自压缩机排气侧引出高压制冷剂蒸气进入引射器,由于引射器的特殊构造,此时即可将富含润滑油和液态制冷剂的混合液体从蒸发器的适当位置抽吸出来,再混合进入压缩机或吸气管。引射器回油的动力源即排气压力与吸气压力的压差产生的抽吸作用,这样蒸发器的位置就无需再提高。

  

图3 引射器结构示意图

图4 引射器回流的冷水机组系统示意图

  采用引射器回油的冷水机组,除了在其动力源管路中设置电磁阀外,也可设一角阀,通过控制一次流流量调节所需的回油量。而在蒸发器的取油管路上,可设置干燥过滤器防止蒸发器中可能存在的焊渣、铁锈随回油进入压缩机内部对压缩机造成损坏,另需设置视液镜以便观察回油状况。

  引射器回油的动力源不但可用压缩机高压排气,而且可用冷凝器底部的高压液态制冷剂或一次油分底部的高压润滑油,甚至还可用吸气作为引射动力源,具体接管方式稍有不同。

  

  直接回油

  直接回油,顾名思义,不像前述2种方式那样有驱动力,而是使制冷剂与润滑油的泡沫直接通过一些处理后吸入压缩机。因为压缩机一旦吸入过多泡沫将造成液压缩,因此回油量的控制尤其重要。这种作法国内已有厂家尝试过,国外也有厂家采用此方法。因为这种方法较上述2种方法简单,而且对机组的能力影响较少,因此也是一种比较有前途的回油方案。其系统示意图见图5,图5中有部分阀没有注明具体名称,也是因为这些阀有多种搭配方式。

  

图5 采用直接回油法的冷水机组系统示意图

  基本上,与它配合的制冷剂流量控制方式有节流孔板以及混合式节流等方式,但不管怎样,制冷剂的充注量及机组的冷凝器和蒸发器的相对位置都是比较重要的。以混合式节流为例,即在节流孔板之外再加一只电子膨胀阀,它直接检测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当压缩机吸入过多液态制冷剂时,其排气温度会下降,此时即为液位太高,制冷剂供过于求。若排气温度高,则液位下降,应使蒸发器的供液量增加。这就是在节流孔板之外再加一套监控系统,更增加直接回油系统的可靠性。前2种方法都存在浪费本该用于制冷的液态制冷剂的问题,引射回油还要消耗高压制冷剂的能量,如果用直接回油法,则上述损失都不会发生,可把压缩机的排气完全用于制冷,若再辅之以中间补气口以及良好的换热器设计,机组的性能可有较大的提高。

  直接回油的一大关键点就是要把过大的液滴隔离开,这需要对蒸发器包括挡液板在内的内部结构设计进行优化.

干式蒸发器喷液位置

  喷液位置在吸入口

  

  喷液位置在中间

  

  

  

  

  

  往期精彩↓↓↓

  你要的——故障查询、故障代码、教学视频、温度压力对照表、百科微信群、百科微信社区........

  经典┃制冷动态图与制冷技术

  中央空调水机VS中央空调氟机 你更好谁?

  全方位攻略——涡旋压缩机故障原因及分析

  变频多联机简单的估算

阅读是一种成长|分享是一种美德

  制冷百科:制冷百科定期为广大用户推送制冷维保知识、制冷设计方案、施工/调试等知识技术知识,欢迎大家关注。

  合作推广:QQ:1013881251;电话:18273192192。

暂无评论,来添加一个吧。

取消回复欢迎 发表评论: